時間:2018年1月8日 信息來源:世界日報
德國之聲6日報導,美國太空總署(NASA)科學家分享證據(jù),顯示大氣中破壞臭氧層的化學物質(zhì)正逐漸減少。
這是第一次有完整的科學證據(jù),可證實全球禁用氟氯碳化合物(CFCs)奏效!
NASA透過衛(wèi)星直接觀測,發(fā)現(xiàn)全球禁用氟氯碳化合物,讓臭氧層破洞逐漸縮小。這項新研究刊登在《地球物
理研究通訊》,科學家表示,自2005年以來,臭氧消耗速率已減少約20%。
氟氯碳化物是穩(wěn)定性高的氯化物,平流層上半部的臭氧層可吸收太陽的紫外線,但當氟氯碳化物上升至平流層,
會釋放出氯原子,最后破壞臭氧分子。臭氧層吸收紫外線,保護地球動植物,紫外線可能引發(fā)皮膚癌、白內(nèi)障、
免疫系統(tǒng)受損。
NASA高達德太空飛行中心大氣科學家、本研究主要作者蘇珊·斯卓罕(Susan Strahan)表示:"我們可以清楚
看到臭氧洞中氟氯碳化物的氯分子逐漸減少,因此有較少臭氧被消耗掉。"
研究人員自2004年中期便持續(xù)測量全球大氣,這份研究指出:"南極臭氧洞正緩慢自癒,因為造成破洞的人為
化學物可以存在很久。"
過去研究只仰賴臭氧洞大小的數(shù)據(jù)分析變化,來判斷臭氧正逐漸恢復。但這份研究首次測量臭氧洞中的化學組
成,證實減少使用氟氯碳化物,成功讓臭氧消耗減緩。
共同研究人員安娜·道格拉斯(Anne Douglass)表示,氟氯碳化物可停留50-100年,因此南極臭氧洞要到
2060-2080年才可恢復,但屆時還是會有一小個洞殘留。